汉韵匠心:汉灵汉服社举办非遗螺钿发簪手作活动

发布者:盛斌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10

5 月 14日下午,在校团委指导下,汉灵汉服珠媚楼336室成功举办匠心螺钿,汉韵流光非遗螺钿发簪手作活动。社团成员们身着传统汉服,以贝壳为媒,沉浸式体验了螺钿这一古老工艺的魅力。


螺钿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该工艺以天然螺贝为材通过切割、打磨、镶嵌等工序,将贝壳的天然虹彩凝结成器物上的流光溢彩。其精髓在于“化碎为美”——破碎的贝壳经匠心重组,焕发星辰般的光泽,蕴含着“破而后立”的东方哲学。

活动开始前,社团负责人精心布置场地,整齐摆放螺钿制作材料和工具,并为参与者准备了详细的活动指南指导老师向成员们介绍了螺钿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基本技法。

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贝壳宛如“天然调色盘”,激发了成员们的创作灵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全神贯注投入发簪制作——从构思图案挑选贝壳,到精细镶嵌到反复打磨,每一步到彰显着非遗技艺的细腻与匠心。有的成员以紫色贝壳拼贴出振翅欲飞的蝴蝶,寓意“破茧成蝶”;有的以素白与淡蓝贝片勾勒兰草,展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高洁品格有的成员用粉色贝壳堆叠出樱花盛放之景色,指尖流转间尽显巧思。


  制作过程中,成员们积极交流互相探讨技巧,现场气氛热烈。随着一片片贝壳在指尖落位,一支支流光溢彩的发簪陆续完成,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非遗不是老古董,而是可以‘玩’起来的活态文化社长金典表示,汉服以螺钿为纽带串联起古今对话,让传统工艺在年轻一代的指尖焕发新生。未来,社团将继续策划更多融合非遗与汉服的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传承。

此次螺钿手作活动不仅让社员们体验到传统工艺的精妙,更深化了大家对汉服文化内涵的认识——汉服不仅是衣裳,更是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汉灵汉服社期待通过此类活动,让更多年轻人走近非遗,感受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关闭